2020-03-12 14:44:00
農戶在大棚內勞作
近日,記者走進楊凌的田間地頭看到,農民微信下單“點”肥備耕,新農人借新技術從容應對疫情,專家線上“把脈問診”為農民解疑釋惑。別樣春耕圖展示出“農科城”春耕備耕新“范式”。
政府把線牽 農資可“外賣”
眼下,春耕正酣。往年這個時候,代栓勞的化肥經銷部早已是人頭攢動,但受疫情影響,今年這里顯得冷冷清清。
“農戶早早下了單,化肥已經點對點送到各家各戶。”代栓勞指著桌上一沓銷售登記簿說,“我們覆蓋了轄區(qū)內50多個村子,光我這個經銷部化肥出貨量就達到400多噸。”
楊凌示范區(qū)現(xiàn)代農業(yè)和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局局長馬江濤告訴記者,為了幫助群眾春耕備耕,楊凌依托轄區(qū)的供銷農資配送中心和規(guī)模較大的農資銷售門店,開展“點對點”配送,確保春耕生產所需的種子、化肥、農藥等農資及時供給。
新技術“扎堆”種地不“扎堆”
走進桂創(chuàng)林的草莓大棚,仿佛進入了一個神奇的農業(yè)新技術展示館:大棚的墻壁由波浪形的蓄熱材料構成;發(fā)出米色光的鈉燈和紫色光的脈沖式LED燈正在給草莓補光……
桂創(chuàng)林說:“我采用了雙拱單膜蓄熱陰陽溫室,冬天積雪就會順著大棚溜到地面;采用土和生物基質混合種植,省去了人工打藥。”
新技術“扎堆”應用,使疫情對桂創(chuàng)林春季生產的影響微乎其微。“我種植了8個大棚一共20畝,最忙的時候也只需4個人負責采摘和管理,種地不扎堆,草莓品質好,也不愁銷路。”他說。
農民在田間專家在“線上”
這段時間,楊凌現(xiàn)代農業(yè)社會化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十分忙碌。農技中心主任李新民說:“疫情期間,我們每個人負責區(qū)域內大約150座大棚的農技指導,農戶有疑問,我們采用電話問答、微信視頻等方式幫他們解決。”
地處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,一批專家教授也采取多種方式,為廣大農戶開出良方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錢永華說,學校建立了“戰(zhàn)疫情,科技助農在行動”專題線上農技推廣服務平臺,學校40多位專家教授以“不見面、不接觸”的方式,組團在線上為廣大農戶免費答疑解惑。
(劉書云 張斌)